来源:人气:995更新:2025-08-17 12:46:31
近日,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蓝本的战争题材影片《东极岛》正式上映。该片由管虎与费振翔联袂执导,朱一龙、吴磊、倪妮三位实力派演员共同出演,凭借其独特的题材设定与豪华的演员阵容,成为暑期档最受瞩目的战争电影之一。
该影片首日上映便斩获33.8%的排片量占比,以6,994万元票房位列单日票房第二,上映8天累计票房突破2.93亿元。
客观而言,作为内地战争题材电影领域最具造诣的导演,管虎在《八佰》《金刚川》之后,再次投入巨额资金(5.7亿人民币,约合8000万美金)拍摄《东极岛》。该片在叙事结构、角色刻画、镜头语言及宏大场景呈现等方面,均展现出了内地商业大片的顶尖制作水平。
当前网络上的观众评价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部分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其整体表现较为出色;而另一些观众则质疑影片对历史事件的还原度不足,认为未能善用这一题材。那么,《东极岛》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是否值得观众走进影院观看?茄哥将为您进行深入剖析。影片以1942年10月1日发生的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为背景,该事件中一艘载有1816名英军战俘的日本军舰从香港启航驶向日本,在途经中国舟山海域时遭到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袭击。
在电影中,东极岛的渔民兄弟阿赑(朱一龙饰)与阿荡(吴磊饰)亲眼见证了里斯本丸号遭击中的场景,并协助从军舰坠落的英军士兵托马斯·纽曼(威廉·弗兰克林-米勒饰)完成脱险。
这对兄弟因出身海盗世家而备受岛民排斥,却因精通水性与果敢性格在岛上举足轻重。面对托马斯的遇险,阿荡秉持仁义之念坚持施救,而阿赑则担忧牵连自身安危,最终选择向村中德高望重的吴老大(倪大红 饰)禀报此事。
然而,日军迅速抵达该岛搜寻幸存者,不仅将托马斯强行带走,更残忍杀害了吴老大等四名村民,并劫持了阿荡等数名村民。为营救失踪的弟弟阿荡,阿赑毅然决然登上了里斯本丸号,在暗中打开囚禁英军战俘的船舱盖板后,最终阿荡仍因日军的枪击而牺牲。
阿荡的离世沉重打击了阿赑,使他内心深处的复仇怒火彻底被点燃。在完成安葬仪式后,阿赑提着煤油灯重返里斯本丸号,逐一开启三个船舱门,成功解救出所有幸存者。与此同时,东极岛的渔民们也在吴老大的女儿阿花(倪妮 饰)率领下驾船出海,共同参与这场关乎英军战俘命运的救援行动。
在东极岛事件中,255位渔民通过协同作战,成功将384名英军战俘从日军的威胁中解救出来,迫使日方放弃执行屠杀战俘的计划。
根据影片内容显示,日军在登陆东极岛初期便遭遇当地渔民的激烈抵抗,部分具有反抗意识的渔民在冲突中丧生。为有效镇压岛民反抗,日军在占领该岛后仅派驻两名士兵维持统治,通过强制手段禁止渔民从事海上作业,将其转化为服务于日军的劳动力资源。
在日军的严密管控下,吴老大、保长李元兴(杨皓宇 饰)和陈先生(陈明昊 饰)等村中长者皆需时刻提防,渔民群体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相较之下,年幼的阿荡却展现出迥异的品格,凭借纯真心性挺身而出。正是他不顾个人安危的抉择,最终点燃了阿赑及岛上渔民内心的反抗之火,成功完成了营救行动。
电影对阿赑和阿荡这对兄弟的塑造投入了大量细节描写,赋予其深刻的叙事分量。吴磊饰演的阿荡虽在剧情中段遭遇牺牲,却凭借其作为全片灵魂人物的塑造,持续引发观众强烈共鸣。
朱一龙饰演的阿赑在影片中展现出强烈的"超级英雄"特质。通过两次登船营救行动,他先是成功击毙军舰上的日军,继而在海上与日军快艇展开激战,最终完成对落水英军士兵的营救。这种神迹般的战斗能力,令其仿佛上天赋予了无惧生死的超凡力量,突破常规的英雄形象。
据报道,朱一龙为塑造角色投入了大量精力,连续半年坚持高强度训练,成功将体脂率控制在10%以下。相较之下,吴磊凭借自身良好的体型基础,在拍摄期间通过针对性锻炼,使得胸腹肌群线条更加紧实。
两位兄弟的肤色因长时间日晒而呈现出深邃的古铜色,在影片中大部分时间都裸露上半身,展现出健康阳光的古铜色肌肤,传递出原始的生命力与美感。两人不仅面容轮廓相仿,发式也高度一致,远观时几近难以分辨,引发网友戏称其为"真人版海尔兄弟"。
影片通过两个月的水下实景拍摄与高成本特效制作,成功还原了里斯本丸号沉船的震撼场景。其最大的突破在于动作戏的精心设计,尤其在呈现渔民反抗日军的高潮段落时,创作者在前期阶段着重刻画了渔民群体在日军压制下的生存状态,为后续激烈冲突的爆发埋下伏笔。
隐忍而刚毅的吴老大、强颜欢笑的保长李元兴、心怀壮志却怯懦的陈先生,三人看似温和的处世方式终未能为这片孤岛带来片刻安宁。
日军剖开吴老大的躯体,贯穿边氏一家三口的胸膛时,渔民们苟延残喘的幻想轰然崩塌。继而,当村中小孩们敬仰的陈先生被日军残忍焚毙,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在渔民间升腾成燎原之势。
正是这些情感层面的细腻铺垫,使得后续阿赑、阿荡与英军战俘的反抗行动,以及渔民们展开的营救过程更具戏剧张力,令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为真实还原这场震撼人心的海上营救历史,主创团队在东极岛周边海域精心搭建多处实景拍摄基地,并对历史上的战俘船'里斯本丸号'进行1:1精准复刻,力求呈现最贴近史实的视觉效果。
为呈现影片中大量水下动作戏份,朱一龙与吴磊均参与了专业潜水课程的系统性训练。所有水下场景均采用实拍方式完成,其中十几分钟的高难度动作戏份需要协调百余位具备专业潜水技能的群演,整个拍摄过程历时两个月方才完成。
沉船场景严格遵循真实历史时间线,通过CG特效技术进行高度还原。相较于28年前的经典灾难片《泰坦尼克号》所采用的视角特效,里斯本丸号与泰坦尼克号在船体规模上存在共性——两者均为超长船体,因而其沉没过程在视觉呈现上展现出高度相似性。
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第四枚鱼雷击中"里斯本丸号"船尾后,6号与7号货舱率先进水。数小时后,船尾持续下沉直至2日清晨完全没入海底,巨大压力导致船体断裂为两截。船头下沉时形成虹吸效应,整个沉没过程通过特效镜头进行逼真呈现,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由此可见,若观众对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缺乏先验知识,《东极岛》仍可被视为一部符合抗战题材要求的影片。尽管缺乏宏大的陆战场景,但影片中穿插了大量精彩的水下战斗场面,并通过逼真的沉船特效营造出震撼的视觉体验,这些元素足以满足观众对商业电影的期待。
影片《03》采用孤胆英雄视角重构中国历史叙事,管虎与费振翔两位导演分工明确:前者聚焦剧本中的叙事部分,后者则主导动作场景的设计,其中23分钟的沉船戏成为全片视觉高潮。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剧本由费振翔领导的创作团队完成,但人物塑造方面仍存在明显的遗憾。
去年,方励执导的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震撼上映,揭开了被称为东方版‘敦刻尔克’的二战历史事件。该片以9.2的高分荣登2024年度纪录片评分榜首,凭借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与艺术表现力,引发内地观众的强烈共鸣。
《东极岛》的剧情源自真实历史事件,编剧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美式英雄叙事的结构,使影片呈现出一条经过艺术加工的主线。部分观众将该片与《里斯本丸沉没》进行比较,对于此类基于历史事实的改编创作存在多元化的评价与讨论。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以扣人心弦的叙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篇章:东极岛渔民们凭借源于深沉的情感共鸣与超越国界的悲悯精神,毅然决然地驾舟出海进行营救,用生命守护那些陷入绝境的英军士兵。
《东极岛》将渔民们固有的善良与无畏精神升华为在日军压迫下的觉醒与反抗。通过吴老大、李保长、陈先生等普通渔民的视角,展现群体在殖民统治下的心理转变过程。而阿赑、阿荡两位男主角与阿花这一特殊女性角色的互动,则成为推动渔民集体意识觉醒的关键力量。在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的绝境中,这些人物关系的碰撞最终促使渔民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海上抗日,展开营救英国战俘的悲壮行动。
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分析,对普通民众生存本能与人性脆弱的刻画,以及其觉醒历程的呈现均具有合理性。渔民群体的救助行为源于纯粹的道德信念,其自发性体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并未经历影视作品中常见的激烈思想斗争,而是遵循着'见海难必施救'的传统训诫,展现出劳动人民特有的淳朴情感。
影片通过聚焦阿赑、阿荡、阿花三位渔民代表人物,将东极岛渔民群体的英雄形象浓缩呈现,同时将真实事件移植至孤胆英雄叙事框架的商业片模式中,此类艺术加工虽非罕见。
当救人的重担被迫落在阿赑一人肩上时,人物被迫承受更沉重的责任,逐渐被塑造成超越常人的"超级英雄"形象。这种基于真实历史的孤胆英雄叙事模式,虽然具有戏剧张力,但导致角色塑造呈现出明显的扁平化特征,缺乏立体感的呈现成为影片的一大缺憾。
尽管《东极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依然是一部值得肯定的作品。茄哥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该片上映后观众评价褒贬参半的原因。此前已明确指出,《东极岛》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了优秀的商业大片特质,彰显了内地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准。
若以观看动作片的期待来看,《东极岛》定能带来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影片中沉船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其恢弘气势令人不禁联想到《泰坦尼克号》的经典镜头;而英军在浩瀚大海中与日军快艇展开的激烈对抗,更是通过紧凑的节奏和真实的特效呈现出扣人心弦的战斗张力。
历史记载中,里斯本丸号甲板上幸存的日军小分队在英军士兵的集体反击中被彻底制服。影片通过大量镜头呈现搏斗的激烈场景,使画面充满紧张感和戏剧性。
有网友坦言:“观看《南京照相馆》后心中郁结的情绪,直到《东极岛》才得以释放。”这正是《东极岛》为暑期档注入的独特价值。尽管作品存在瑕疵,但其整体仍具有较高的观赏意义。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赤诚之心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