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10更新:2025-08-10 18:21:09
8月6日,电视剧《暗潮缉凶》更新至第14集,最新剧情再度出现引发争议的情节——刑侦队唯一女警主动出击,设局引诱嫌疑人。此类桥段在港产警匪剧和警匪片中屡见不鲜,但于迷雾剧场中展现却引发观众反感。显然,该剧场的受众更倾向于真实写实的叙事,而非过度虚构的编排。
在《暗潮缉凶》目前已播出的剧情中,李达达已被确认为嫌疑人。刑侦人员从东北某精神病院带回了一名女性受害者,其供述称在被李达达带至别墅后遭到拘禁,随后被实施了多项非法行为(具体细节未予披露),最终在车内苏醒并获得一笔资金后被送回故乡。根据该证词,警方初步认定李达达为涉案人员。然而,刑侦团队内部就案件处理方式产生了分歧:部分成员主张立即采取逮捕措施,另有成员则建议在收集更多证据前,应重点调查嫌疑人本身及其集团幕后老板的个人背景。目前,警方遵循上级指示,暂未对李达达实施逮捕,而是将调查重心放在其个人身上。
刑侦团队计划利用钓鱼战术引诱嫌疑人,而剧中唯一女性角色是女主角。尽管她在剧中戏份有限,但正与青年男主暗中交往。面对男友阻拦自己担任诱饵的担忧,女主毅然走进刑侦领导办公室,脱下鞋子,将脚踝置于桌面,直截了当地质问领导。观众的表面调侃聚焦于角色性格的夸张设定,编剧显然在角色塑造上采取了夸张手法,虽然不符合现实逻辑,但服务于剧情发展。
剧迷对女警花"钓鱼"犯罪分子的套路已产生普遍反感,这种桥段在港产刑侦剧中屡见不鲜,甚至成为标配。迷雾剧场的观众显然期待突破传统商业刑侦剧的框架,追求更具写实性的叙事。然而,《暗潮缉凶》未能满足这一期待,仍沿用传统刑侦手法,尤其依赖套路化设计。部分剧迷指出,该角色"钓鱼"行为缺乏合理依据,女警花为何能对李达达这类富二代犯罪分子抱有绝对信心,认为对方会主动倾慕自己?这一设定亟需后续剧情提供合理解释,否则将被质疑为随意编造。
随后,女警花即便采取行动引诱犯罪分子,其结果也无非两种走向。第一种情形与此前男主上楼的情节相似,上层冲突激烈如溃堤之势,而正派角色却置身事外,险些导致青年男主陷入生命危机。若女主未遭遇致命后果,那么对李达达的指控恐怕仅限于非法拘禁等常规罪名,这与东北地区邀请归来的女警指正罪行的设定并无本质差异。第二种可能性则是女警花自身陷入险境,若此时正派势力介入并成功拘捕李达达,固然能实现司法惩戒,但这意味着女主将付出生命的代价。试问破案难道必须以牺牲同志为代价?这种逻辑显然违背现实。综合这两种预期,善于思考的观众普遍认为,此类引诱犯罪分子的情节设置过于套路化,缺乏真实感,难以成立。
眼下看来,《暗潮缉凶》的叙事风格过于套路化,显然与迷雾剧场一贯追求的现实主义基调存在偏差。作为以真实事件为蓝本的剧集类型,迷雾剧场更应坚持贴近现实的创作方向,而这部作品却选择了迎合市场的商业化运作,其质量与品牌定位产生脱节。究竟是创作者对剧集类型理解出现偏差,还是迷雾剧场的制作水准已出现下滑?对此您有何见解?(文/马庆云)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